座无虚席!——「045密网护卫技术」正式发布@CFCVD2025

        2025年4月18日,“破局者——045密网护卫技术发布会暨机械球囊密网支架治疗复杂动脉瘤病例大师论坛”作为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在第二十二届脑血管病论坛(CFCVD2025)圆满召开。本次学术专题会聚焦于创新通路技术的应用,深度探讨复杂病例中密网支架的临床应用,与会专家们共同绘制神经介入领域的新蓝图,为推动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和技术进步贡献智慧。

开场致辞

推陈致新,共同推进脑血管介入治疗精准化

        大会主席张鸿祺教授表示,自密网支架进入血流导向治疗领域以来,我们见证了艾柯医疗所带来的创新产品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的独特优势;搭配最新的导管加持,密网释放也变得更为简易。当前市场上涌现的各类密网支架产品,始终遵循着"临床需求驱动技术革新"的发展规律。艾柯医疗在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持续推出各项技术,使神经介入手术更容易、更普及、更精准,未来与各位携手,神经介入与介入技术持续突破,共同推进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精准化进程。

张鸿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PART I

045密网护卫技术治疗

复杂动脉瘤专场学术盛宴

通路革新,临床获益

Cosine45微中间管提供045密网护卫新选择!

        本节学术内容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陈左权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宇翔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杨新健教授主持。

1、密网精准释放两大通路关键因素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何川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恋教授的病例分享中均提到,为了达到更为精准的密网释放,通路的支撑性和稳定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045密网护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治疗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传统通路建立困难,而Cosine45可直达A1段,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在瘤颈和迂曲血管处为密网释放提供稳定支撑,避免支架移位或贴壁不良。

2、复杂动脉瘤好伴侣

        刘恋教授现场分享了一例Lattice联合Cosine45套叠治疗巨大动脉瘤经验分享,在载瘤动脉迂曲,传统介入治疗面临困难的时候,Cosine45微中间导管的设计特性使得术中两枚Lattice的释放和贴壁更顺畅。

3、良好兼容性

        何川教授表示,传统通路建立时因器械换用,费时费力,而045密网护卫技术可减少此类问题发生,与27微导管同轴到位,释放密网更安全。

4、经桡释放密网045优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钟书教授表示,经桡释放密网术式中,需要顺应性更好、抗折性更佳、到位更高的通路组合,而Cosine45可轻松跨越主动脉弓迂曲,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撑,其优势为术者带来极大便利。

何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钟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

刘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第一节讨论环节中,讨论嘉宾就以下问题与讲者开启精彩讨论:

1、远端血管动脉瘤释放密网

        北京医院祁鹏教授就Cosine45在A1段及远辅助17微导管释放密网这一场景与何川教授进行了探讨,何川教授表示27微导管通过密网可能会较为困难,所以在此处选择17系统,相比其他中间导管,选择Cosine45,则能与17系统更为匹配,输送更顺畅。何川教授进一步表示,Cosine45可帮助术者更好处理远端复杂动脉瘤的通路建立问题,为手术成功打下了扎实基础。

2、经桡释放密网支撑性探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灯亮教授表示,经桡入路治疗动脉瘤已趋于成熟,Cosine45中间导管作为新一代中间管,与传统中间管相比,在经桡应用中提供了更好支撑性和稳定性。

3、通路组合的更多可能性

        通路组合千变万化,不同场景中间导管的作用不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陈左权教授与刘恋教授就8FGuilding或6F长鞘后使用6F/5F中间导管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在6F中间导管中使用Cosine45,对于通路系统的建立更为稳定,但系统推送阻力可能会更大;而实际应用中,Cosine45的支撑性的确能够改善这一问题;四川省人民医院程美雄教授就FD+Coil双系统的通路选择与刘恋教授进行探讨;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小兵教授表示释放密网,尤其是钴铬合金,需要更强支撑的通路系统,目前中心使用较多的仍为6F,但随着创新4.6F的Cosine45中间管的诞生,可以更好辅助远端动脉瘤密网释放、特洛伊木马技术应用等;北京朝阳医院汪阳教授针对Cosine45的长度提出了在应用上的可能;胡学斌教授就刘恋教授的一例复杂动脉瘤密网桥接病例与其深度探讨。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王君教授通过一例Cosine45的应用病例给予了见解:使用密网治疗A3段大型动脉瘤,通过045密网护卫技术,辅助微导管顺畅到位;释放瘤内扰流装置时,在回撤微导管过程中,Cosine45为系统提供了稳定支撑。

        精彩的第一节讨论环节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杨新健教授总结到,Cosine45带来的045密网护卫技术,将成为远端动脉瘤、复杂动脉瘤、以及经桡入路密网释放的一个“好武器”,为未来动脉瘤治疗提供新选择和新未来。

 

PART II 

Lattice治疗复杂动脉瘤

病例分享经验探讨

错综复杂

探索密网治疗更多可能性

        本节学术内容由河南省人民医院李天晓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君教授联合主持。

1、典型病例与核心挑战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张庆荣教授分享了一例妊娠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伦理与治疗决策,经协商最后采取一期弹簧圈栓塞+二期Lattice密网植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董玉书教授行局麻治疗一例右侧大脑前A2段动脉瘤,对于支架输送和打开能力相当考验。

2、治疗策略与技术优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冯军教授带来了一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FD治疗椎动脉动脉瘤已经应用广泛。但在该病例中支架需定位精准,避免影响到基底动脉。因此Lattice的选型、定位要求极高。支架释放后即可造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支架贴壁良好。充分体现了Lattice的优势,特别适合需要精准定位的场景下使用。

3、双支架X型释放应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陈文伙教授和广东省中医院陈发军教授分别分享了一例双支架Lattice “X”型释放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特殊病例:动脉瘤梭形位于双侧A1段和A2段,动脉瘤尺寸较大,形态不规则,且有子瘤,破裂风险高。瘤体受双侧ACA供血,且双侧颈部均为宽颈,双侧A1与同侧A2成角较大,单纯导丝通过困难。患者三型弓,路径迂曲。最终该选择X型,交叉释放双枚Lattice治疗该复杂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降低手术难度。

4、临床效果与随访数据

        广东省陈发军教授带来单中心Lattice随访结果;与现有FD相比,Lattice密网支架在输送方式、回收能力和型号多样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陈发军教授总结了该中心30例患者、33枚动脉瘤、34枚支架的治疗数据。随访时间覆盖1、6、9、12个月,大部分动脉瘤在随访时达到完全闭塞或显著改善,血管再狭窄发生比例较低,并发症较少,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张庆荣,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董玉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冯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陈发军,广东省中医院

陈文伙,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精彩病例分享后,第二节讨论嘉宾与讲者进行激烈讨论: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鹏教授就首个病例中的妊娠特殊病例进行了点评,他提出是否可以更多地采用介入治疗手段保住妊娠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云彦教授对妊娠病例中双抗问题进行补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歌教授现场讨论了一例椎基底动脉夹层病例,指出如果能用一个支架解决,尽量不要放两个支架以免增加并发症风险。

        现场专家就"X型"病例释放方式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见解:高歌教授表示在处理复杂前交通动脉瘤病例时采用X型支架是非常好的选择,强调手术完成度是决定释放方式的关键;王云彦教授表示,主要是释放难度决定是否X型或者H型;现场专家就X型密网先放置微导管后释放还是单边释放后再处理另外一边产生了激烈讨论。

        河南省人民医院李天晓教授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风华教授现场提出了密网适应症及禁忌症问题,冯军教授表示禁忌症更为重要,并简要阐述Lattice的适应症:较为广泛,适用于前后循环。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西锋教授表示,Lattice是一款极具创新设计的密网支架,因机械球囊的独特设计,可实现原位释放,是精准定位的重要条件,期待未来有更多Lattice的实际应用与各位分享。

        王君教授在最后的学术交流总结中提到:在动脉瘤合并狭窄的病例中,充分体现了Lattice作为钴铬合金密网支架的特点;而在椎动脉病例中,Lattice的机械球囊辅助支架打开时不前窜,精准定位,手术更安全。这些经验的分享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学术交流与技术提升,为神经介入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